close
“一年之計在於春,一日之計在於晨”,在戊子年來臨之際,有讀者已經加入“獻愛心‧護地球”行列。
 
前兩天,設在星洲日報總社的臨時回收站堆滿讀者捐獻的物品。“有三個老人家沒有車,他們帶著大包小包坐計程車來,真是令人感動,”星洲媒體集團總編輯蕭依釗忍不住把當天的情景再說一遍。
 
在台灣,民眾習慣透過網路把自己用不上的物品,以低價轉賣或轉送給其他需要的人士;甚至透過人類最原始的物物交換,譬如以熱水瓶換杯飲料,使物品能再循環使用。在大馬,轉賣或轉送文化雖不普遍,但透過賜福社區服務小組的概念,同樣延伸了物品壽命,同時也能協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。
 
在“送舊物獻愛心”廣告刊出當天,我們接到讀者來電,“我有一個木櫥,不知道你們收不收?”
 
“大型的家具、電器都不收,”我趕緊小聲對手握話筒的同事傳達訊息。於是,在缺乏交通設施的情況下,我們陸陸續續回絕了不少想捐贈大型物品讀者的善意。
 
另外,“送舊物獻愛心”活動選定在星期天進行,有讀者及同事略有怨言:“怎麼是星期天?我們可以先把物品拿到星洲日報或交給負責人嗎?”我們瞭解大家想要做善事的心情,也瞭解週末也許是舉家共渡的家庭日,不過礙於辦公空間有限、活動人手也有限的情況下,只能再次拒絕讀者。
 
不過在“送舊物獻愛心”報導見報後,無法到達本報總社的讀者已撥電話到賜福社區服務小組去,詢問如何捐贈舊物。負責人楊茂泉告訴蕭依釗,他們從來沒有收過如此多的捐贈品:
 
 “今天的慈善活動得以順利推動並獲得極大的成功,我要感謝星洲日報多位勤奮同仁的貢獻,你們使此活動變得有意義及歡愉。對於你們為牧師及活動真正受益者,也就是貧窮及社會邊緣人士所作的一切,我們不知道該用哪些文字才能表達我們的謝意。我們真摯的希望能與星洲日報繼續合作,以協助社會貧窮人士。再次謝謝你們對於社會弱勢人士的熱情協助,祝願你們新年快樂。”
 
“送人玫瑰,手有餘香”是星洲日報作為社會公器的助人理念。感謝廣大讀者的熱情支持,讓我們一起聚沙成塔為社會弱勢團體建築愛心網絡,同時也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力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