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果有一天,報紙消失了,你會選擇從哪個管道獲取遍佈世界各地的新聞?有哪個媒體機構能夠重獲你的信任,讓你毫不懷疑的相信其所報導的新聞?提出這些問題,並非危言聳聽。

尼爾森媒體研究日前公佈的2008年中媒體指數,就亮起“平面媒體讀者逐漸減少”的黃燈,意思是:這恐怕是未來無法避免的趨勢。該研究報告顯示,今年次季度的報章媒體讀者群,在53.7%徘徊,較去年同時期下降了1.4%

報紙面對的挑戰,除了新聞紙成本高漲,網際網絡免費新聞的崛起,也搶走了不少讀者群。當讀者大幅驟減,報紙就會招不到廣告;沒有廣告商青睞的報紙,單靠每賣一份報紙可獲取的1.30令吉:坦白說,該媒體機構別說要賺錢,就連紙張成本也拿不回來,這儼然就是在做虧本生意。

虧本生意做久了,遲早關門倒閉:台灣及美國已有不少的前車之鑑,被喻為“媒體寒冬”。

而現有免費供讀者閱讀的網絡媒體,是如何經營生存的?現象有兩種:翻開台灣知名的新聞網頁,不難發現令人莞爾的現象:要不是有30逾家平面及電子媒體提供新聞,該網頁恐怕也是空蕩蕩一片;這種網絡與傳統媒體脣齒相依、相互依賴的合作模式,也是順應現有趨勢才出現的產物。

另一種網絡媒體,是獨立經營的機構,也就是網絡媒體擁有自己的新聞團隊,成為一個獨立的媒體機構。不過,在國外也有不少獨立網絡媒體面對經營嚴重虧損的窘境;幸運的話,可以易手再經營,要不然也逃不過關門大吉的命運。

還記得土耳其導遊依斯邁分享,為甚麼土耳其報紙還能繼續存在的原因。他說,那是因為大家還是喜歡,在早晨手拿一份報紙,配上一杯“茶伊”(紅茶),享受閱讀當下所帶來的寧靜。

在忙碌的一天中,有個時段能讓繁忙的步伐,有停下來歇息的片刻,同時也讓思維變得更敏銳及透徹。

這應該也是當外在環境惡劣嚴寒時,星洲日報的讀者群仍增加3%的原因之一;當然,這也有賴於專業的新聞團隊,以敬業的態度,報導詳實、正確的消息,才能獲得讀者的擁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