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經濟龍頭美國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暴風圈,並沒有隨著G20峰會擬定六大搶救全球經濟計劃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祭出援救貸款,或各國政府就擴大內需消費所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,而略為縮小。
盡管北歐國家冰島,在IMF及瑞典、芬蘭、丹麥、挪威、波蘭等國援助下,得以免於破產的消息,稍微提振士氣;不過美國三大汽車業正面臨惡劣氣候,目前唯一有望解除危機的方案,就是獲得美政府的紓困方案。可惜此紓困案正陷入膠著,幾乎可以說是“在奧巴馬正式就任前,都不會明朗化”。
究竟要不要讓虧損連連的汽車工業,在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系下進入“適者生存,不適者被淘汰”循環發展?還是應該保住百萬雇員的飯碗,同時避免這次自1930年後最嚴重的經濟風暴持續擴大,所以應該比照拯救AIG的模式,把納稅人當作急救金?
這棘手問題的解決方案,目前尚未定調,不過華爾街大幅裁員風暴,導致全球金融業失業人數達35萬人;鄰國新加坡部份銀行在成本緊縮下,也不得不裁員以求自保。
我國在70億令吉“振興經濟方案”配套正式擬定後,政府也一改過去堅稱“我們不會受全球經濟影響”,此類報喜不報憂的態度;而是選擇面對,正式防範未來經濟惡化的可能性。
目前仍讓人欣慰的是,我國尚未出現企業大幅裁員危機,失業率也在可接受的4%水平。不過經濟分析家認為,縱使我國比新加坡擁有較雄厚的實體經濟,但明年的經濟免不了還是會進入放緩期。這也就是說,好日子快要遠去了!迎接我們的,是比當前更艱鉅的生活型態。
我國經濟受全球影響的跡象似乎越來越明顯。
不只首相阿都拉坦承,我國無法置身事外,所以有些雇員可能會被裁退;此話似乎為即將來臨的低經濟成長,或是人民得束緊腰帶生活的景象,埋下伏筆。大馬中華工商聯合會也直言,在聖誕節及農曆新年過後,金融風暴所產生的影響將顯現出來。
唯一能讓人民松稍微口氣的是,早前因6月油價飆升40%,一度創下8.5%新高的通貨膨脹率,也日趨緩和減至7.6%。接下來,政府應該以“從1997亞洲金融風暴中吸取經驗”為學習典範,認真體認導致國內高通膨的緣由,可別因為些許的風吹草動就自亂陣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