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因應通膨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及低成長困境,國內貿易及消費部將在本月16日推出“購買國貨” 運動,希望藉以刺激國家經濟發展,提高國內市場需求。

然而,在對全求經濟信心盡失之際,如何使消費者把慣用產品換成國貨,不引發另一波消費危機的關鍵,我們認為本地廠商除了正面、迅速回應貿消部長沙里爾的呼籲,既生產有素質,形象嶄新和價格廉宜的產品,以獲取消費者青睞外,別無他法。

購買國貨運動從80年代初開始推展。到了90年代,這項運動已從愛國意識形態,轉為著力開拓海內外市場,大力提倡本地製造,回到經濟面並透過建立品牌、品質來贏取消費者信任。當時社會瀰漫一股重外輕內,就是愛用進口貨,輕視本地製造的氛圍。

如今消費人“外國月亮比較圓”的心態,已逐漸消弭。同時在中東、東協各國,都可見印上貿消部在1998年推介,由藍、紅和黃3色組成的勾型標誌,代表和諧、具競爭力和崇高理想的“大馬製造”國貨標誌產品。

大馬製造能出口至其他國家,代表其品質、安全均合乎標準。然而產商必須思考的是,既然產品本身沒有問題,社會也已去除崇洋媚外心態,那為何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上,本地貨仍被進口商品比下去?

簡列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標準,不外乎講求實用性,物品容量與價格、品質與效能、後續服務和品牌知名度。走一趟霸級市場,就不難發現一些進口商品價格,竟與國貨不相上下。消費者經比較後,自然二話不說選擇外國貨。有些消費者則寧願多付一些錢,來換取較佳的品質與保障。

這也就是說,若貿消部希望通過購買國貨運動,來刺激本地市場,增加需求量進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,同時避免我國損失大筆外匯,就得先從商品品質與價格著手改進。此外,如何包裝及推銷國貨,建立國貨品牌知名度,單靠一年一度的“愛馬來西亞展銷會”是不足夠的。

這次推展的購買國貨運動,背負本地人就業機會、廠商運作命運及刺激國家經濟成長3大重要使命。我們期待貿消部及廠商能帶給消費者驚喜,把大馬製造轉為大馬品牌,深植消費者心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