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法院趕在農曆己丑年來臨前3天,罕見快速地對三鹿集團毒奶粉案做出一審判決,試圖在團圓意味濃厚的佳節前,還家屬公道。可惜這番善意,被判決結果輕易抹殺。
“結石寶寶”家屬不滿為何黑心奶粉的總舵主,也就是原三鹿集團董事長田文華,竟逃過一死,只被判無期徒刑而能繼續忍辱苟活。可誰又能還6個來不及長大的生命一個生存的機會?就算在庭外哭得肝腸寸斷,高聲吶喊“還我孩子”,在尊重司法的前提下,家屬只能無奈吞下眼淚,因為法律無法做出“一命抵一命”的懲罰。
田文華所獲得的判決,雖是“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”入刑以來,刑罰最高的一人,不過這樣的刑罰恐怕堵不住全球對中國黑心食品的譴責,也削弱中國欲恢復食品安全的決心。
從家屬到國內外媒體,及不關事的網友,自田文華求刑條例從“生產銷售有毒食品罪”轉為“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”後,社會輿論紛至沓來,嚴厲譴責三鹿包庇毒奶粉產品,東窗事發後又企圖花錢控制媒體、揭發同業負面新聞等無良行為。不過也有家屬心如槁木死灰,說“無論她獲得什麼樣的懲罰,都無法挽回患兒的健康。”
這話可沒說錯!除了6名不幸病逝的嬰兒外,還有約30萬因喝下毒奶導致患腎結石的孩童,他們原有的健康再也回不來了。
迄今,賠償金額尚未談妥,一次性賠償仍無下文。農曆新年轉眼將到,此時重翻22家中國乳製品公司在2009年開年期間,向數以百萬的手機用戶傳送“請原諒我們”的訴求簡訊,看起來誠意全無,顯得格外諷刺。
基於人權,田文華在一審後有10天的上訴期限。不過,若她想最後一次對自己行為負責,或對家屬做出一丁點的人道補償,不上訴就是最好的方式。因為她曾說“如果能夠換回患兒的健康,願意接受法律任何制裁。”
最後不管田文華面對何種刑罰,所有食品企業都應從三鹿集團事件汲取血淋淋的教訓。
曾經稱霸中國乳製品第一大企業的三鹿集團,最終淪落欠下11億人民幣淨債務,而宣告破產。三鹿如果能在2007年12月,接到消費者投訴旗下商品出現異樣時,就重視這項危機警訊,毒奶事件就不會撼動全球。
要是三鹿良心能早些發現,在得知產品有問題後,不繼續大量製造和銷售上千噸嬰兒奶粉,獲利4千700多萬元人民幣,還試圖掩蓋嬰兒腎結石病情,就不會成為人人喊打的黑心斂財企業。
要是三鹿沒有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“產品免檢”免死金牌,檢驗制度完備,中國製造食品就無須蒙羞,甚至付出沉重代價。
從2003年171宗大頭娃娃病例,到2008年30萬宗腎結石娃娃,如果尚存的中國乳製品公司還不痛定思痛,嚴格篩檢每一個作業流程,就無法終止斷送更多無辜的生命。
田文華非把三胺摻入奶粉的元兇,她只是監督不周,何以致死?
顯然,現今社會以超高表準來看待企業的最高領導人。其中的道理,管理大師彼得‧杜拉克說得言簡易賅,只因“人是管理的核心”。位居食品企業高位者,不但要對工作負責,更得為消費者的健康著想。
過去商人總被揶揄心中無祖國,不過在毒奶風波後,商人要緊記,黑心食品不但使生產國顏面盡失,企業也得付出巨額賠償,最糟的是品牌公信力盡失,從此消失無緣再戰。
三鹿集團所犯的錯誤,值得全球食品企業引以為鑑;嚴格檢驗食品的過程,是各國政府不能疏漏的環節。
- Jan 23 Fri 2009 17:25
田文華無期徒刑 家屬肝腸寸斷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