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也許是環境氛圍使然,或長期專政所致,我國教育政策從來鮮少在初步規劃階段,公然接受社會的評價,更別說是依據廣大迴響來作為修正指標。

只有在問題出現了,或突然察覺長期下來所帶來的後果,嚴重得不堪設想,才會興起一波又一波的抗議。可惜屆時輕舟已過萬重山!不能讓大筆投入的資金化為烏有,也不能讓負責拍板定案的人的面子掛不住,只好年復一年再三研議。

英語教數理,就是血淋淋的鐵証。6年過去了,未見任何改變的可能。

在這樣的前提下,如何讓人相信只要另一個6年,已蓄勢待發的校本評估,就能讓我國的教育制度,朝著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方向走去?

就算現在想趁校本評估消息曝光後,向教育部反映意見,恐怕已為時已晚。這正是我國教育政策長期的弊病之一。

我們還能不能質疑,第一階段原為3年的小學教育要縮短成2年,這個經壓縮後的學習狀態,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?校本評估不是旨在減輕學生考試壓力嗎?怎變相使上課時間變得更緊迫了?鄉區學生學前教育的基本技能,果真與城市學生無異嗎?

教育制度的變項縱然太多了,但不管有多少,全都不應該被忽略。所謂的教育附加價值,都必須有系統的建立在穩健、公平的基礎上,絕對不是倉促畫好前途美景大餅而已。

最重要的是,攸關國家未來國本的新教育政策,應該公開、透明,給人民自由辯論的空間。而不是由一群自稱權威的人關起門來,開完數場圓桌會議,自己說了就算。

至少,要開誠佈公讓大家知道,所謂的教育專家有什麼來頭,是哪方面的專家。

就像一場有公信力的頒獎禮,評審團由誰組成、誰是主審,其專業背景為何,都能大方公開接受公眾的審查,讓人對其權威性心服口服。

教育部所謂的教育專家,應該要有接受全民公審的勇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