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又來了!教育部再唸無理的全津、半津緊箍咒,只不過是把老問題再次端上檯面。

年初,教育部為了撙節開支,不理會各界反彈,硬生生取消實行3年的中央付款制度。結果,全津華小喊苦,半津華小繼續痛不欲生,華社大喊太不公平了。如今,教育部不知從哪弄來經費,決定從6月起替全國全津貼學校支付水電、電話及排污費;這回,全國410間全津華小喜迎好消息,884間半津華小再繼續苦哈哈,華社再轟教育部施政偏差。

這裡有3個問題需要釐清。首先教育部須說明,今年首5個月未替全津學校支付水電等費用的經費,究竟花到哪去了?如今決定恢復中央付款制度,這筆經費又打從哪來?

第二,俗稱的全津或半津學校,或1996年教育法令下稱的政府學校或政府資助學校,在教育本質上有何不同?除了名稱不同、校地分屬國有及私有以外,莫非教育還有貴賤之分?同樣為國家培養人才,同樣為國家教育而努力,卻因政策而面對偏差待遇,實在太不合理,應當立即修法改正。

當一些人揶揄烏雪叻思華小所獲的300萬令吉撥款是補選“糖果”時,馬華領袖不是挺身背書,政府有制度化撥款華小嗎?確實,單看第一及第二振興經濟配套,合計1億4千500萬令吉的華小鉅額撥款,那些暗諷的聲浪,不過是酸葡萄心理。

常言道,數據會說話。但僅僅舉出一個數據,而不進行比較,或列出所占百分比的話,任舉再多的數據都沒有意義。舉例而言,在第九大馬計劃下,華小獲逾1億7千萬令吉的撥款。看似很多,實際卻不然。因為華小學生人數占約21%,這逾億的撥款僅占教育撥款總額的3.6%,比例極端不正常。這證明華小常年拼命喊窮,不是喊爽的;連電費都繳不出來,也不是胡亂揮霍的結果。

因此,第三個須思考的是,如此撥款,是否有助教育部達到公平撥款對待各源流學校的目標?

最後要提醒為人父母官者,教育政策對華小公平與否,你我心裡都有數。若還一味為偏差政策背書,這無異於愚民,還將賠上個人誠信及政黨名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