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國陣長達50年的穩固政權,在308大選受到挑戰。5州人民把票投給民聯,中央政府牢不可破的三分之二多數席位的神話,也在那一晚瓦解了。導致政治版圖大洗牌的選舉結果,被詮釋為“種族政治、種族主義”已不得民心。

再加上奧巴馬順利登上美國總統寶座,國內加上國際政治走勢,不免讓人產生“膚色藩籬已不存在”的想法。回到現實生活,除了撈取政治資本的政客的有心操弄之外,不得不承認,膚色仍是一種在短期內無法被抽離的分類概念。



以407補選成績的評析為例,市面上大多充斥以下的內容:哪一種族的選票流向國陣、多少巫華印選票投向民聯、巫裔選民支持巫統還是回教黨?

種族,至少“3大種族”仍是我國政治分析,判別政治版圖的主流類別。候選人的政見、政黨願景、宗旨,或到底能真正為人民做多少事,都被種族分類所稀釋了。

對贏得選舉的候選人而言,下次只要固守基本盤,再依選舉分析結果祭出適合特定種族的牛肉,拉攏支持度不高的選民群體,就能打一場萬無一失的選仗;敗下陣的候選人,或許狗急跳牆,情急之下還是繼續打激進種族牌。

從這樣的惡性輪迴的過程來看,這一回選舉到選戰分析,再到下一回合的選舉,其實都無法跳脫種族──這個不知已在全球引起多少戰爭、導致多少無辜性命傷亡、撕裂人民情感的框架。

民聯自308後旗開得勝之後,接下來的數場補選都贏漂亮。就算自言不打種族牌,但在主流分析的強勢挾持下,恐怕無法就此輕易解套。只盼在“全民馬來西亞”的概念下,總有一天選舉結果的分析,能以選區選票的多寡或其他有別於種族的類別,作為評析選情輸贏的中庸類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