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買了3本書。
原因?想要的書,之前已透過城邦(馬)有限公司訂購,只是尚未拿到,包括蔣勳《美的曙光》等。
這3本書均有特價,所以買了。
第一本,當然還是蔣勳的書《漢字書法之美──舞動行草》。而且還馬上拿給他簽了名。
![]() |
內容簡介:
.美學大師蔣勳談漢字的起源與書寫的美學
.漢字的美,彷彿是通過五千年歲月在天地間的各式書寫:可刻,可畫,可歌,可舞......
.如水波跌宕,如簷牙高啄,如飛鳥雙翼翱翔,筆鋒隨書寫者情緒流走。書法是舞蹈,是音樂,是心情的節奏,是審美的符號。
.「漢字書寫,對於我,像一種修行。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裡抄寫經文的人,把一部《法華經》一字一字寫好,像最初寫自己的名字一樣慎重端正。我不斷回想起 父親握著我的手書寫的歲月,那些簡單的『上』、『大』、『人』,也是我的手被父親的手握著,一起完成的最美麗的書法。」
「漢字書寫,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。」──蔣勳
五千多年前,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,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,在動物骨骸、金屬、石頭、竹簡、紙帛上被記錄下來,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,或飛揚婉轉,或森嚴宏大,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,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。
到了現代,漢字不曾消失、不肯遺忘,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。
給小朋友一堂走出戶外的書法課吧!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,打開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。
給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禮吧!匾額對聯、招牌標誌、舞蹈繪畫,字不再只是文字,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。
蔣勳說:書法是呼吸,是養生,是身體的運動,是性情的表達,是做人處事的學習,是安定保佑的力量,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,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......
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,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。文字編織成畫面,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,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,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!
作者簡介
蔣勳
福建常樂人。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,成長於寶島台灣。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、藝術研究所畢業。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,1976年返台。曾任《雄獅美術》月刊主編,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、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,現任《聯合文學》社長。
其文筆清麗流暢,說理明白無礙,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,有小說、散文、藝術史、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,並多次舉辦畫展,深獲各界好評。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,他認為:「美之於自己,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,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。」
著有:《天地有大美》、《美的覺醒》、《身體美學》、《美的曙光》、《美的沉思》、《舞動白蛇傳》、《舞動紅樓夢》、《舞動九歌》、《孤獨六講》及有聲
書、《破解米開朗基羅》、《島嶼獨白》、《多情應笑我》、《祝福》、《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》、《來日方長》、《秘密假期》等書。
資料來源:博客來
第二本書:楊照《理性的人》上、下套書
![]() |
內容簡介:
我認為知識分子應該知無不言、言無不盡,不顧任艱難險阻。在艱困的時刻,我採取的立場是:批評更為重要。──薩依德(Edward W. Said)
而擁有歷史專業背景、浸淫新聞工作數十年、始終以文學情懷關注台灣社會不輟的楊照,
他的批評與質疑,是深情而溫柔、充滿人文精神的。
他想傳達的是:
面對紛亂的社會、激情的群眾、急功近利的價值觀,
我們,需要故事;從故事裡聽見,理性的聲音。
寫作時間橫跨六年,《理性的人》完整集結楊照於
《聯合報》「故事與新聞」專欄三百二十四篇精采短文。
楊照以時事為題,旁徵博引多樣古今中西歷史、故事、知識,
運用饒富智性之趣的典故諷喻月旦時事,文筆生動、寓意深遠,能自然而然地引人省思。
在《理性的人》中,楊照盡展現代公共知識分子如何就全球政經轉變、社會發展、
文化現象等多元領域事件,提出精準且深刻的智慧批判,然而又灌注溫暖深厚的人性關懷。
讓我們展開本書:
透過理性的聲音,從「故事」觀照社會。
在故事與新聞中,汲取智性閱讀的輝光,
在體悟與思考間,習得理性批判的態度。
透過《理性的人》,我們會更重視邏輯、揚棄偏見、獨立思考、擴大視野。
本書特別製作32頁2002至2008年台灣與世界大事對照表,
帶你重溫歷史與事件現場。
在時間感與台灣、世界的並比對照中,
你從理性出發關心世界,世界將展現理性的一面回應你。
作者簡介
楊照
本名李明駿,1963年生,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,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。
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、《明日報》總主筆、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、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、《新新聞周刊》總編輯等職,現為《新新聞周刊》副社長、「News98」《一點照新聞》主持人。
著有:
長篇小說
《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》、《大愛》、《暗巷迷夜》。
中短篇小說集。
《星星的末裔》、《黯魂》、《獨白》、《紅顏》、《往事追憶錄》、《背過身的瞬間》。
散文
《為了詩》、《新世紀散文家:楊照精選集》、《悲歡球場》、《場邊楊照》、《Cafe Monday》、《迷路的詩》、《軍旅札記》。
文學文化評論集
《我的二十一世紀》》、《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》、《流離觀點》、《夢與灰燼》、《文學的原像》、《文學、社會與歷史想像》、《在閱讀的密林中》、《問題年代》、《十年後的台灣》、《面對未來最重要的50個觀念》等。
資料來源:博客來
第三本書:《國家的囚徒:趙紫陽的秘密錄音》
![]() |
內容簡介:
趙紫陽的死,比他在世時更具危險性。----時代雜誌
「六月三日夜,我正同家人在院子裡乘涼,聽到街上有密集的槍聲。一場舉世震驚的悲劇終於未能避免地發生了。」
趙紫陽,一個被軟禁的時間比主政時期長的悲劇人物,在人生的最後幾年,他沒有放棄對中國政經體制與「六四」天安門事件的發言權,在老部屬杜導正等人的協 助下,於二○○○年左右,以京劇與兒歌錄音帶,祕密錄製至少三十六卷錄音帶,留下逾三十小時的珍貴錄音。趙紫陽以鉛筆標記編號後,分頭交由數人帶出。此事 連其家人也僅有耳聞,直到二○○五年趙紫陽過世後,才在孫子玩具堆中找到整套的原版錄音帶。趙紫陽祕書鮑彤之子鮑樸花了兩年時間蒐集錄音帶,終使完整內容 於二○○九年出版。
做為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的代表人物,趙紫陽對於社會主義路線當時已有許多質疑,不管是「六四」事件,對民主與法
制的省思,對同時期亞洲四小龍包括臺灣的經濟奇蹟,更充滿欽羨與肯定。趙紫陽個人的心路歷程,記錄了社會主義中國如何面對統治危機與經濟困境,特別是二十
年前「六四」決定武力鎮壓的始末,以及發展市場經濟的激烈鬥爭,也是中共高層至今,最誠懇面對歷史的回憶錄。
作者簡介
趙紫陽
原名趙修業,一九一九年出生河南滑 縣地主家庭,十三歲時加入共青團,高中時開始以趙紫陽為名。因農民運動有成開始在中國共產黨內崛起,四十六歲當上廣東省委第一書記,創下最年輕紀錄。文革 時期遭批鬥,一度下放勞改。一九七五年主政四川,因農村經濟改革有成,當時有「要吃糧,找紫陽」順口溜,聲望逐步升高,受鄧小平重用,並於一九八○至八七 年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,一九八七至八九年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,「六四」天安門事件同情學生,遭軟禁十六年,於二○○五年過世,享年八十五歲。
編者簡介
鮑樸
趙紫陽生前祕書鮑彤之子,於香港成立新世紀出版社。
資料來源:博客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