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6年漫長的等待,終於等到英語教數理結成碩果,醇香遠播──因為共有57%的小六考生在剛放榜的評估考試中,選擇了英文試卷。

這個數據似乎印證了,前首相馬哈迪在6年前大刀闊斧,大筆投資50億令吉,以期能透過英語教數理來提高國人英語水平的計劃,果真是只有智慧賢人,才想得出來的前瞻思維。



可惜,馬哈迪這幾天正忙著以他的母語,在部落格針對巫統黨務進行論述;所以未能得知這位前首相,對於推行後惹來批評不斷的政策,已日見成效,有何評價。

與考試成績放榜一樣,凡是有人歡喜,就會有人愁。

這回愁的,可是堅持要以母語教數理的華印巫各教學機構;“過半考生英語考數理”實情出爐後,讓過去爭得臉紅耳赤、耗費唇舌批評此政策的人士,難免有些尷尬。

只是兩個多月前,蘇丹依德里斯師範大學教授哈侖(Isahak Haron),不是還指證歷歷說,“有70%的馬來學生,不管居住在哪個州屬,凡家庭處於社會經濟低階層者,都已在英語教數理的願景迷失”?幾乎是同一個時期,《2007年總稽查司報告》也應證了同樣的講法;更狠的是,總稽查司報告直指“大多數中小學數理教師的英語能力仍低於水平”。

這些讓孩子、父母及教師困擾不已的問題,莫非在57%考生選擇英文試卷後,就得到萬靈解藥,難題皆迎刃而解?

事實並非如此!

與其籠統看待涵蓋半數考生的數據,不如深一層思考:為什麼用英文作答考生激增後,及格率卻較過去5年遜色?這到底是考生的數學概念變弱了,還是不諳英文出題?如果是概念變弱了,原因是什麼?

再來,沒有選擇英文試卷的43%,絕不是應該被忽視的少數。在英語教數理存廢的關鍵年,這些孩子為什麼不選擇英文試卷?難道過去6年的學習,仍讓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可以應付英文試題?如果是因為英文能力不強,萬一往後的試卷全部變成英文出題,這叫他們該怎麼辦?

在作出保留或廢除英語教數理政策之前,可敬的大人們啊!省去無謂的圓桌討論吧,撇開硬梆梆生冷的數據吧;何不去問問這些身在其境的孩子,去瞭解這43%各族孩子內心的想法是什麼;去探問負責以雙語教數學、科學的老師,有什麼感受。

這裡不談各族教師經過6年的洗鍊,是不是已經能以精通的英語教學(據了解,還是不能);單是那些英文不好的孩子,他們別無選擇,還是得面對非母語教學這件事,就夠讓人擔心了。

學習英文的途徑有很多種,但一定不是透過英語教數理。

掌握英文的要訣,還是要從文法、句子結構等基礎開始;唯有擁有了穩固的基礎後,才能以語文進行其他領域的學習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不得不再次陳腔濫調、不厭其煩,重提為何各族教師、父母反對英文教數理的原因。

要把英文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好,還是得回到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;這才真的摸透、了解孩子的心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