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經濟衰退症候群,正不分晝夜、不分國度肆虐散播。

只從財經數據,單向、表面解讀經濟惡化狀況的日子早已遠去。隨即正面迎來的,是身臨其境、騙不了人的近身感覺。

資本經濟體系的瓦解,粉碎的豈止是世界遵循了數千年的遊戲規則?這一潰敗,也顛覆了我們的生活型態與價值。

不管是藍領、白領還是粉領的受薪階級,皆陷入工作天數越減越少,收入縮水的窘境。勞力、勤力或智力所能換取的報酬,越來越低。至於過去省吃儉用,好不容易才擁有的存款,早已因為國行3大回合的降息而大幅貶值。

經濟衰退引發的第一個症候群是“工作所換取的外在本質——金錢,比廉價航空還廉價”。

那些找不到工作內在本質——成就感的人,乾脆豁出去,用暴力及那條已不值多少錢的爛命,去偷賣拐騙。結果導致犯罪率節節上升,傷害了許多無辜的性命。

揮霍壓抑已久的自殘潛能,是經濟衰退的第二個症狀。在失去賴以維生的價值目標後,內心衍生的無助感日益增強。

在美國,自轟的人數越來越多、破產富豪裝死避債偶有所聞。更可怕的,是被財務逼得窮途末路的一家之主,偏執一意孤行,終結全家人的命運。

還有,外來工作者無家可歸、投資者身家貶值、詐騙案花招百出、大耳窿借貸越來越猖獗、貴得離譜的快餐竟打起削價戰……現在目光所及的畸形症狀,都屬經濟衰退症候群。
但就算再奮力對抗,世界經濟的痊癒系統也無法再像從前一樣。

1930年經濟大蕭條後誕生的兒童,被後人稱為“蕭條的一代”;歷經2008/9經濟衰退症候群的我們,若被冠上“價值淪喪的一代”,實在也不會讓人過於驚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